2025年9月28日,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在北京召开地理信息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会议。会议由地理信息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会长李维森主持,李德仁院士、郭仁忠院士、王桥院士等十余位专家出席,会议审定通过了“2025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评审结果和获奖名单。我院张云菲副教授主持完成的“道路交通时空信息融合与建模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获一等奖。
奖项类别:2025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成果名称:道路交通时空信息融合与建模关键技术及应用
完成人员:张云菲、杨雪、陈一平、梁福逊、贾洋、余飞、董震、陈驰、李秋萍、阚子涵、何石坚、潘正锐、陈晓岚、房晓亮、朱鸿杰、谭剑波、张兆磊、陈良宇、李晨、龚智龙
实现高时空精度道路交通信息自主可控,是打破国外垄断、保障国家安全的重大紧迫任务,也是支撑交通强国、智慧城市、无人驾驶等国家重大战略的重要基石。由于现有的“空-天-地”专业测绘、众包感知等方法,存在复杂道路场景“看不全”、精细道路结构“建不准”、时变交通信息“跟不上”等瓶颈问题,本项目聚焦上述难题,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等项目资助下,突破了多模态道路场景数据泛在融合、全要素道路精细结构按需建模和多时变道路交通信息动态监测等核心技术,构建了“多模态数据融合→全要素按需建模→高动态信息监测”全链条技术方法体系,为推动智慧交通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基于本项目的创新成果,研发了BIM与GIS协同驱动的道路交通时空信息智能管控平台,支撑了10余座城市高精导航电子地图生产及华为“卡脖子”后地图国产化研发、100km2城市开放道路智能网联示范、近10000km高速公路全生命周期养护运维,生产效率提升30%以上,荣获多项全国优秀勘察设计奖,创造经济效益2.82亿元。项目成果的核心技术支撑了全国首条智慧公交线路协同管控,行程时间平均减少11.7%,绿灯损失时间降低10.5%。此外,长芷高速(溆怀段)隧道群安全运维管理在本成果支持下,事故率下降37%,死亡率下降72%。
文/陈良宇、张锦钰 一审/王家福 二审/张云菲 三审/文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