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我院公共外语二教研室围绕《实用工程英语写作教程》第三单元“谅解备忘录”(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举办了本学期第三次教学研讨活动。本次活动由陈润兰老师担任主讲,引领全体教师深入探讨了如何教授学生撰写这一国际工程合作中的关键框架性文件。

谅解备忘录(MoU)作为国际项目合作意向的基石,其起草能力是高端工程人才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素养。陈润兰老师以“如何为学生赋能,参与起草国际合作的第一份文件”为题,开启了本次富有战略高度的分享。她强调,本单元的教学超越了基础文书写作,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法律意识、商务谈判思维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超越文书:理解MoU的战略价值与法律内涵
陈老师首先廓清了学生对MoU可能存在的误解。“学生常认为MoU没有法律约束力而轻视其重要性。我们的首要教学任务,是让他们理解MoU虽通常不产生强制性的权利义务,但它奠定了合作的基调,明确了双方意向,是后续具有法律效力合同的基础,其战略意义和道德约束力不容小觑。”
为此,她设计了对比教学环节,将MoU与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同”进行对比,让学生清晰把握MoU在列出共同目标、合作范围、原则性条款等方面的核心功能,以及其与合同在责任、违约条款等方面的本质区别。
解剖结构:掌握“合作蓝图”的标准化写法
陈润兰老师的分享重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构建一份严谨、清晰的MoU。她将一份标准MoU解构成多个核心模块,并逐一讲解教学要点:
标题与缔约方:强调名称和地址的准确性。
背景陈述:训练学生用精炼的语言交代合作缘由与共同目标。
合作范围与内容:这是MoU的“心脏”,要求学生使用具体而非模糊的语言进行描述。
角色与责任:明确双方分工,避免权责不清。
条款与条件:涉及保密性、知识产权、有效期、终止条件等关键内容,是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重点环节。
签名栏:体现文件的正式性。
案例驱动:在模拟谈判中锤炼起草能力
为活化课堂,陈老师分享了其独创的“模拟谈判与起草”工作坊。学生将分组扮演中外双方企业代表,就一个具体的合作项目(如联合研发、技术转让)进行洽谈,并共同起草一份MoU。这一高度仿真的任务,迫使学生在动态的谈判中思考条款的表述,深刻理解每一句话的潜在影响,从而将写作技巧、专业知识和商务思维融为一体。
“通过这样的训练,”陈润兰老师总结道,“学生收获的不仅是一份文书,更是一种站在国际舞台上进行专业沟通与协作的预演。”
在研讨中,与会教师对陈润兰老师展现的教学深度和前瞻性给予高度评价,并就如何获取高质量的真实MoU案例用于教学、如何平衡语言教学与法律知识灌输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文/谷丰 图/谭姗燕 一审/王爱华 二审/陈菁 三审/段胜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