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专业介绍
本专业依托国产a视频免费观看不卡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办学,专业代码为070504。学科已具备“摄影测量与遥感”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依托学科为湖南省重点学科、拥有省部级重点(工程)实验室、国家级实验示范教学中心、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科研与教学平台作为支撑,拥有丰富的软硬件设备;相关专业测绘工程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现有专职教师41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1人,博士学位35人,拥有学校优秀的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和一批有广泛影响的教学科研骨干,可为地信专业办学提供良好的教学师资、实践基地和平台资源的共享支持。
02、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宗旨,面向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战略与地理信息科技变革趋势,着力培养政治思想水平高、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优良的人文科学素养,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自主终身学习能力、跨学科思维能力、工程能力、组织和管理能力,拥有原创意识、创新精神、全球胜任力,能在低空经济、交通、水利、环境、应急等领域从事地理信息相关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等工作,"底色亮、能力强、善创新、敢担当"的高素质复合型专门人才和行业精英。
03、教学实验条件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依托航空工程学院教学实验中心测量实验室开展实践教学。测量实验室 2005 年 7 月获评“湖南省教育普通高等学校基础课示范实验室”,同年获批“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实验室总面积约 1427 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2500余万元,包括高性能服务器、图形工作站、绘图仪、图纸扫描仪、三维激光扫描仪、全站仪、GNSS RTK、测量机器人、无人机等先进仪器设备1000余台(套)。测量实验室下设有测量学基础实验室、数字地形测量实验室、测绘工程实验室和摄影测量与遥感实验室、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实验室。
本专业拥有相关教学软件包括:SuperMap iDesktop标准版,SuperMap iServer云服务器,GIS开发与WebGIS开发教学平台,ArcGIS10.8 教育版,ENVI 5.7遥感图像处理及扩展模块,激光点云数据处理系列软件、三维地形可视化软件、三维空间信息数据生产系统软件、土地资源遥感信息处理软件、遥感信息处理软件等,主要培养学生学习和掌握空间数据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和输出,行业服务方案/平台设计与开发等专业技能。
专业着力建设实践教育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分别与湖南省第一测绘院、湖南经济地理所、湖南地质调查院、湖南省水文水资源勘测中心、长沙海格北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南方测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合作建成校外专业实习基地,进一步为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学生的见习、实习提供了保障,为本专业的校外实践教育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地信专业实验室

大幅面数字扫描仪与打印机

机载激光雷达与光谱测量系统

校外实习基地签约
04、课程设置
本专业课程由通识教育、学科基础教育、专业教育、第二课堂四个类别和系列课程组成,核心课程有: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地图制图学、遥感原理、空间分析、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ArcGIS开发与应用、地图设计与编绘、全球导航定位系统、空间数据库、遥感图像处理与分析、摄影测量学、地理信息可视化、移动与WebGIS开发等。
05、学术交流
学院实施开放办学,与海内外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水平大学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实施了“赴国(境)外学习交流资助计划”,通过举办大型国际学术会议,选派师生访学、合作科研、联合培养等方式,为学生拓展国际视野,培养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学习能力提供了机会。


专业老师参加行业与学术会议
06、就业前景
地理信息科学作为一门融合地理学、计算机科学、遥感技术和数据分析的交叉学科,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支持、技术革新和产业需求的多重驱动下,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和广阔的就业前景。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中,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经济与智慧社会、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乡村振兴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安全与应急体系建设等多项内容明确了地理信息科学(GIS)及相关技术(如遥感、北斗导航、时空大数据等)在关键领域的战略地位。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报告显示我国地理信息产业总产值近10年增长率达到11.5%,2023年总产值达到8111亿元,初步形成了完整的地理信息产业链。地理信息产业技术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已经融入电力、交通运输、自然资源等基础设施,带动了商业航天、低空经济、自动驾驶等融合型新业态发展。本专业毕业生可在低空经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城乡规划、交通水利、应急救灾等领域从事地理信息相关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等工作。